最近,随着单包打码政策的逐步推行,“烟倒”群体渐趋萎缩,但是想让“烟倒”群体完全消失是不太实现的。因为只要有利可图,就会有人铤而走险。所以,我们有必要对新时期的“烟倒”重新认识,以便在打击时更有力度、更精准、更有针对性。
“烟倒”并不是只有一种存在方式,按烟的来源和去向综合分类,“烟倒”可以分为五种类型:
一是收烟供自己销售。这类“烟倒”都有自己的烟草证,所谓“靠山吃山”,这是他们倒烟的起点和根据地,没有哪个“烟倒”只想着倒烟,而把办证这件大事忘记了的。有的“烟倒”把烟收来并不是为了走出去,而是为了就地销售。能做到这样的“烟倒”一般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,比如,店铺位于工矿企业附近、街道的繁华地段等,卷烟销量大、品种杂、烟民高中低档参差不齐,具备得天独厚的卷烟销售条件,是这类“烟倒”的主要特征。
二是收烟“倒”出去。这类“烟倒”平时把外出收烟作为主要工作,收来的烟放在外人不知道的隐蔽处,攒到一定数量,偷偷运走。他们具有职业化的特征,外出收烟和走烟都有很熟的主顾,存放卷烟的地方离住所稍远,而且不引人注意。存取烟一般会挑比较安全时段,比如节假日的中午吃饭时间、晚上休息时间。平时零星销售交易地点选择比较小心,绝不会在店铺或者仓库,非常注意避开众人的视线。
三是许可证多且档级高。有多个档级比较高的许可证,是“烟倒”最重要的标志。一般守法零售户不会单纯为了冲档级满档订货,用多个证满档订更是不敢想象,担心卖不完走不出去。但是“烟倒”不在乎这个,因为他有路子出货。以前证上都是自己姓名,执法人员筛查打击目标比较容易,后来“烟倒”接受教训改变策略,开始用别人名字办证,比如房东或者亲戚朋友。在一个行政区域,想知道哪些人手里有多个证,是件很容易的事。随便向哪个食杂店买包烟,打听一下就知道了。业界名人的名声,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起来的,能量大不显山不露水也不可能。
四是上门收让店主送货。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,“烟倒”变得越来越胆小,由于害怕被跟踪,有些“烟倒”改变了收烟的谋略,平时到零售户店里多走动,勤上门联系,一旦发现中意货物,就开始谈价,谈妥价格后并不是把烟随身带走,而是要求对方按指定地址送到某处,这样就规避了运输途中的风险,而由零售户自己送也不会引起执法人员的跟踪。一旦送货途中发生意外情况,“烟倒”还可以全身而退。烟收齐后再一次性偷运出去。
五是多种方式综合运用。这是老“烟倒”最喜欢的方法。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确定收烟和走烟最适当的方式。专业“烟倒”出于安全和效率的考虑,并不会单纯沉溺于以往的经验和做法,他们不断总结和开发新的作案手段,使之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斗争的需要。在防“钓鱼”、反蹲守、甩“尾巴”中灵活机动出击,让稽查人员防不胜防。
尽管“烟倒”自认为手段高明,但是“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”这句古语终究也要在他们身上兑现。现在“烟倒”数量较之以往大大减少,失手的新闻屡屡在社会上流传。这说明烟草稽查人员在同“烟倒”较量中,终归技高一筹。虽然不会有永远胜利的“烟倒”,但新“烟倒”一直层出不穷,他们和暂时还侥幸没有落网的老“烟倒”互相取长补短,在越来越危险的单行道上走着“钢丝”。
针对新形势,执法人员有必要采取新的应对措施,擦亮火眼金睛,增强识别能力,不断扩大斗争成果。
一是发挥群众力量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在打击“烟倒”中要充分认识到群众力量的重要作用。不管哪种形式的“烟倒”,也不管手段多隐蔽,他们所作所为最终不会逃过周围群众的眼睛。包括他们的习惯做法、出行特点、卷烟来源都会知道一清二楚。想取得第一手资料,向周围居民商户打听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。
二是关注大户动向。根据手中掌握的业务资料,在大户中排查可疑线索,从中确定重点调查对象,再开始行动。比如打听他们是否还有别的烟草证,都分布在哪里,是否倒烟。
三是紧盯偏僻村庄。自然村庄或偏僻位置经营户,烟草证档级极高的应该引起关注。订的烟单纯靠店铺不可能销得动。一般零售户即使有“烟倒”帮忙,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往最高档冲刺,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自己就是“烟倒”。围绕这个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会使一大批幕后人走到前台,不得不露出本来面目。
四是加强多方沟通。采取措施瓦解少数稽查人员、配送人员、客户经理之间的互通有无,加大三方在“烟倒”打击方面的沟通合作。对经营异常户,这几方面人员多多少少都能掌握一些线索,出于各种考虑,可能不会主动提供信息,这是打击“烟倒”难点所在。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,是打击“烟倒”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。
“烟倒”类型多种多样,执法手段也在不断翻新。虽然“烟倒”的存在对一些经营困难户暂时能提供有限的帮助,但是长久看来,他们对整个烟草行业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。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“烟倒”危害性,形成打击合力,才能使他们失去生存的土壤。同样的,一些零售户也应果断摆脱对“烟倒”信赖感,只有增强自身销售能力,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在市场上奋勇拼搏,才能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